优秀的孩子是如何走过高中三年的?
引语:
精英计划伴随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成长,优秀的毕业生不胜枚举。作为北京新东方精英计划的规划师,我们除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另一重要角色就是观察者。我们试图从这些众多案例中总结一些规律,或好或坏,给予后来人一些指引。
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一位,外表看似清瘦的她,给规划师留下最深的印象却是“有力量”—有坚持的力量,有定力,有主心骨。身上贴着“四中国际部学子”、“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新生”标签的她,是众多同龄人眼中的大神。
学员基本情况:
“
北京四中国际部毕业生,北京新东方精英计划学员
SAT1:1560分,SAT2:2390分
托福113分
AP英语语言写作、化学、生物、微积分BC4门全5分
各项生物数学竞赛奖项获奖者
”
那么她是如何一步步的走过高中三年的呢?孩子的规划师张老师用访谈的形式把这些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家庭。
1.老师:标化考试的备考中,对你来说最有挑战的是哪一科?这方面是如何应对的?
学员:标化中托福口语一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独立口语。我认为,本质上是英文思维方式上不够适应托福的要求。托福独立口语的考察是围绕一个话题的展开,不光对语言有要求,也需要内容表达的逻辑性和叙述结构的清晰度。
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多练习。首考之后对自己的托福口语分数不满意,之后排了口语课的VIP,对于有模板的题目熟悉模板,录音让老师帮助点评纠正。总之,口语不是要说得很复杂,而是要说得有条理、有逻辑、有重点。对于和我一样思路慢的同学,可以在练题过程中总结一些万能理由,到时候也许能用的上。
2.老师:据我了解,四中十分重视对英文的阅读培养,你是否有阅读英文原著的习惯,能够给高中水平的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吗?
学员:是的,我有阅读的习惯,大部分也都是学校英语课的要求。高一的时候,一学期一本书;高二的时候,英语课一周一篇短篇小说,同时还有自选的两本书。高三参加了literature seminar(文学研讨会),读的比较多,一学期两到三本。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有Harper Lee的To Kill a Mockingbird、Kazuo Ishiguro的Never Let Me Go、Joseph Conrad 的Heart of Darkness和Virginia Woolf 的To the Lighthouse。后两本有些难度,喜欢文学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
文学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坚实了阅读的能力,SAT的备考中我并没有通过大量的刷题进行阅读分数的提升,反而更多依靠的是长时间的累积和对文学阅读的喜爱。
3.老师:除了这些之外,标化考试的准备中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的,例如时间规划,考试心态等?
学员:标化考试一定要集中准备,不要把战线拖得很长。从高一开始时间看似充实,实际安排下来要兼顾的考试和活动并不少。每次的面谈中,我也会跟你(规划师)还有学顾老师一起,把后续的考试时间和活动罗列清楚,提早安排计划。每个阶段不分心,尽量主攻一项考试,确保出分。如果特殊情况下无法把标化考试时间和重要的竞赛或活动岔开,我会优先竞赛或活动,毕竟托福和SAT的考试时间可以灵活选取。
4.老师:那我们来聊一聊你的母校。四中作为北京重点学校之一,它的课程设置中你认为最有趣的一门是什么?
学员:我最喜欢世界史。课上经常会用像游戏一样的simulation(模拟)来让大家实际体验当时的历史背景并作出决定,需要大家活用reading(阅读)里面的内容,很有挑战性同时也很有趣。每一次的决策没有固定的答案,老师也特别欢迎各种奇怪的方案(比如突如其来的“暗杀”)。
5.老师:听着太有意思啦,这种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会更让大家对学习产生兴趣吧。那么课下呢,你参加过的活动中最有意义的是哪一个?
学员:画画和pioneer(国际先锋学术项目)的生物研究很难权衡哪一个更有意义。画画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坚持了很久的兴趣爱好,在忙碌的申请季中也是一件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我在申请当中也在反思画画对于我的意义,最后整理成了一个portfolio(作品集),在这里建议有艺术特长的同学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
同时,pioneer的生物研究让我积累了研究经验,发现了自己对医药研究的兴趣,并且最后教授有一封evaluation letter(评价信)总结我在项目中的贡献和表现。我一直想把自己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结合起来,这也是我到大学想要逐步实践的内容。
6.老师:读小说、做科研项目、参加竞赛,还要建立自己的画作网站,听上去会忙到飞起来。你认为平时如何平衡学校和活动的时间呢?
学员:prioritize(优先处理),安排好自己的自习时间,不要管别人在做什么,确保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学校给出的是例如ABC等letter grade(字母等级)的话,可以不在意一分两分的差距。在保证GPA的情况下,做好活动。
7.老师:所以说学校绩点是最应该保证的,这也是很多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我们聊聊申请。你的申请的文书关于什么主题,是什么启发了你?
学员:主文书是关于“想要走出自己的bubble and connect with more perspectives personally”(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并跟更多的观点产生亲身接触)。故事是来自我夏校和自己室友的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契机很偶然,是我和我妈妈的一次讨论。当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很多时候都没法了解实际的情况而没法反驳biased opinions(带有偏见的意见)。于是,随手就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结果发现写了很多很多,后来整理成了主文书的初稿。
8.老师:这一点应该也能给即将面临申请的学生带来一些启发,注重生活中一些小的细节,展现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那么申请的过程中如果有可以倒回去修改的部分,你会做什么改变呢?
学员:第一,自己在高二的时候过于看重课内和标化的部分了,反而在课外的自我探索较少;第二,高二暑假其实可以用来做一些更有特色的活动,夏校可以选择有价值的参加,但不要花费时间过长。
老师:我非常认同这一点。高中的阶段除了关注成绩标化,更多的应该将触角外放出去,作为一个社会人更多的探索,了解自己可以有的选择。谢谢你今天的分享!
结语:
学员参加完戏剧表演后,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曾经写下这样一段感想:“在聚光灯下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感觉真奇妙。等正式演完之后觉得什么都发生了,又觉得什么都没发生。所以如何给观众带来了一点欢乐一点感触那就最好了。”
我想这就是她所提到的与更多的观点产生亲身接触。有着这层对于生活、对于科学、对于艺术的好奇心为驱动,或许能够帮助很多处于困惑的学生,从日复一日的刷分中解脱出来。
你不是需要到一个特定年龄才会长大,有时候探出头来看看自己有什么样的选择,也许会更快长大,更快找到努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