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的我们,为的是自己吗
选自微信公众号:瀚音捷克留学
全文图片选自Google。
今天朋友圈又看到一篇让人心惊的推文,这个月,德勤北京的又一名小白领患癌了,而且患癌了之后又被赶出去了,并且赶出去之后又被公司“节约预算”了。故事背景大致是这样,一名在全球“四大”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北京事务所工作的年轻审计员突然检查出罹患胃癌,需要手术,在手术前请求公司延长其社保半个月,起先公司要求其去医院开具证明,但想不到最后竟出尔反尔、并要求其尽快离职。小白领先前自从入职以来就持续加班,几乎每天工作到午夜,甚至连续带病工作近10个月。这下查出患病,拖着病躯辗转于医院与公司之间,终于受不住公司高层这份薄情与冷血,将经历爆了出来。
几年前在北京,我也是这么一只燃烧着自己的小火箭,在一趟趟呼啸而过、人头攒动的地铁里奔走着,在荧光闪烁的电脑屏幕前从白天到黑夜燃烧着自己。看着工资卡里的存款数字由小到大,头疼并快乐着,以为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直到有一天,觉得自己腿也软了,腰也疼了,连眼睛也酸了,突然意识到,哪里有什么对等的付出与回报。提出辞职后,便经历了一波又一波公司人事的“预算”,人情在这个经济社会只是为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工具,一旦没了利益,人情便只剩下冷,没有暖了。
没有人怜惜你的痛苦,更没有人珍视你的付出,你的健康只是公司大盘里的一只股金,甚至你的生命都只是GDP火箭里的一粒助燃剂,噗嗤一下就耗尽了。有人说,努力是为自己的,可我们当下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真的是为了自己吗?如果是,又是为了自己的什么呢?真的是理想吗,还是健康,还是思想呢?搏命、奋斗,这真否是当今每个在这股经济洪流中奋斗的少年、青年、中年人的宿命呢?
在这个以经济论枭雄的社会,只有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才是安全保障,数字越大,后面的零越多,保障系数越大。人们都像是挣扎在惊涛骇浪里的小小竹筏,而这些跳动的数字就是远方红光闪烁的灯塔。刚毕业的年轻人甘愿披星戴月,投身这样的企业,以生命博一份耀眼的简历和远大前程的愿景;而等其经验丰富、人到中年,所谓的愿景却是在更高的平台,仍夜以继日地搏命,直至这场以生命与健康为本金的风投以本金的亏空而告终。
我的周围有亲戚花近千万在京购房置地的,也有朋友每月数万投资教育的,可定睛一看,这些亲戚朋友哪里是想象中那样些出手阔绰、挥金如土的土豪大款,竟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上班一族。为了这些普通人眼中的“幸福生活”豁出命来奋斗、努力,可到头来,连每天看看电视,周末爬爬山、逛逛街的时间也没有,甚至连一个健康的体魄都牺牲掉了。
我们宝贵的生命、健康、思想、情感都需要金钱来维护,而维护的成本太高,需要用他们的一部分来交换,才支付得起,我们称其为努力。而等我们努力着,努力着,维护的费用却越来越高,有那么一天,慢慢发现思想和情感早已耗尽;再慢慢地,竟发现连拼命维系的生命和健康也全部作为交换的筹码,花得一干二净了。
我们的努力是光荣的、是耀眼的,尤其在工作岗位上,这种搏命是敬业、是专注、是让人尊敬的;在学习岗位上,这种搏命是自强、是不惜,是懂事。我们的努力是前途似锦的、是回报丰厚的,从小小职员做起,到经理、到合伙人,从月薪两千,到年薪百万;我们的努力是立竿见影的,从专科到一本,分数线上上下下,全靠我们滴在纸上的汗水。但我们的努力是一场风投,幸运的人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拿钱换命;不幸的人只有前半生,却没有后半生。
危机意识是我们每个人心头从小培育的种子,有它在,我们就有更多的力量转动我们的小小发动机。不努力工作,别人会嘲笑你矫情、挑三拣四;而努力工作,你会常常连思考、放松的时间都没有,你的身体会哭着喊着要你做个不努力的人,可这时,上涨的医疗费、学费、生活费确对你连推带搡,你不得不对自己的身体说:委屈委屈吧,这样才能养得起你。
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无法直视这种搏命式的奋斗鸡汤,也无法坦然接受。也许是消极狭隘的个人偏见,但有些时候,这些个人的努力看来却只真真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做了贡献、做了牺牲,作为一颗颗转瞬即逝的火星儿发光发亮了。而这些激情万丈的鸡汤宣言,有时候听起来更像是为我们薄弱的社会福利体系欲盖弥彰。
在这场竞争与搏命的大潮中,我适度退缩,隔岸眺望,选择性地为自己和社会贡献力量,因为我有点小自私,也做不到那么努力,更不想单单做个牺牲品。
对于上文中不幸的小白领,有些评论慷慨陈词,建议劳动者熟知劳动法与雇主争取合法权益,可有几位成功运用了呢?又有几个成竹在胸、信心满满地迎接起诉雇主带给自己未来就业的负面效应呢?对于这样的现状,我毫无建设性意见,只能建议大家尽力平衡努力与休闲,至少留下思考的时间。如果准备好激情万丈,至少心甘情愿是为兴趣和爱好服务,不要过于为物质所累。但不论如何,我们终将要期待的,还是我们这个社会经济和法制的平稳过度、逐步健全。